大家好,今天神魄星座网小编给大家分享「西蒙佤族舞蹈有哪些,有什么特色?」的知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收藏本站或分享给你的好友们哟~,现在开始吧!
云南地区有一个很特别的土着民族,之所以说是特别,是因为他是云南地区发现的最早土着民族,这个民族叫佤族。该族人民非常喜爱艺术,尤其是对歌舞方面,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西蒙佤族舞蹈分别有哪些,各有什么特色?
西蒙佤族舞蹈介绍
我国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沧源、西盟、澜沧、耿马、永德、昌宁、孟连、镇康、景东、腾冲、普洱等县,即萨尔温江和澜沧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与汉、傣、拉祜、傈僳、哈尼等民族交错居住。西盟佤族是最早世居于阿佤中心区的民族,与沧源佤族自治县共同成为我国佤族总人口数占据最多的地区。西盟佤族人以“瓦”、“安瓦”、“勒佤”、“布饶克”等自称,“瓦”“安瓦”、“布饶克”意为位石山上的人,“勒佤”为看守大门的人。1963年,本着民族平等的原则,根据本民族意愿,报经国务批准,正式定名为佤族。
由于阿佤山区路途遥远且交通不发达,长时期处于封闭的状态,受外界先进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冲击的程度不同,佤族社会内部的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中记载:“至1949年前,佤族社会经济发展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以西盟为主,包括澜沧沧源部分佤族的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的阿瓦山中心区;二是以沧源大部分佤族以及耿马、双江、澜沧一部分和孟连、西双版纳等地佤族组成的具有封建领主经济特征的佤山边缘区;三是已进入地主经济的镇康、凤庆佤族地区。”佤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各村寨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由于佤族没有文字,本民族的历史靠口耳相传,所以“司岗里”出来以前的历史文化在佤族群众的记忆中是模糊不清的,而“司岗里”出来以后年龄较大的老人、巴猜、窝朗等能清楚地讲出自己曾经居住的地理特征、民族历史、迁徙路线等,这些重要的家庭口头传承文化,为进一步研究、分析西盟佤族社会经济历史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由于西盟山区的阿佤人与拉祜族、傣族交错居住,在服饰、饮食等民族文化中相互受到一定的影响。这里山岭重叠,平坝较少,其房屋建筑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两层的楼房,另一种为竹木结构四壁落地房,房顶均以茅草遮盖并垂落于房檐。如今,西盟新县城在政府的支持下,楼房建筑全然换上“新装”,在浅褐色的外墙上,以红、黑色等佤族传统颜色绘制的具有浓厚佤山风情的房檐,并以铝制的“铝茅草”覆盖在屋顶,别有一番民族风味。
一、佤族宗教信仰
西盟阿佤人信仰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及祖先崇拜三位一体的原始宗教,他们认为“万物皆有灵”。在阿佤人的信仰中,万物最大的便是鬼神“木依吉”(也称“龙梅吉”)和“阿依俄”。“木依吉”创造了生命,创造了万物,掌握着万物的生杀予夺大权,并赋予各种动植物不同的职责。民间认为“木依吉”有很多儿子,各司其职。佤族人拉木鼓、做水鬼、供人头、剽牛等活动都是为了供奉他,打歌也是为了娱乐他。我们熟知的敲木鼓就是为了使它听到鼓声,从而下来受人供奉。倘若人们触怒了他,就会遭到水灾或粮食欠收等惩罚。因此,阿佤人每年都要祭祀朝拜,祈求他赐福保佑平安吉祥。“阿依俄”是佤族男子的祖先,凡是有男性的人家都要供奉他。结婚、生育、盖房子、收荞子都要祭拜他。佤族认为,鬼神有大小之分,大者管大事,小者管小事,其间没有统属关系,根据不同的祭祀需求,祭拜不同的鬼神,才能消灾得福。正因佤族信仰的是单一的原始自然崇拜,对动植物也有不同的信奉。例如,佤族将象征着勤劳、繁荣的燕子雕刻在大房子的屋顶;将猎到的虎头、豹皮供奉于神灵,并到获猎地点杀猪献猎神,而此时也将举行佤族传统的“剽牛”祭祀活动。这些都充分表现了阿佤人祈求来年获得更多的收成的“多神崇拜”心理。
佤族的民族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相互关联,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大家都要着盛装剽牛等以示庆祝。其次,佤族的传统宗教活动,例如“做水鬼”、“拉木鼓”、“盖大房子”、“砍牛尾巴”、“砍人头祭谷”(建国后,改为砍牛头)等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病、婚、丧、食、住等。其中最为盛大的要数“拉木鼓”祭祀活动,而活动中跳的舞蹈《木鼓舞》也享誉盛名。
以上就是关于「西蒙佤族舞蹈有哪些,有什么特色?」的全部内容,本文讲解到这里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②本*文来源神魄星座网,转载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